当前速读: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专家热议:东莞和都市圈的双向奔赴

来源:东莞日报时间:2022-08-09 09:55:46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五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协调指引、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公服设施领域协调指引、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资料图)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记者梳理发现,《指引》24次提及东莞,涉及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等多方面,将为东莞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本期三人行邀请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著名城市经济专家宋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珠江学者韩永辉,共同讨论。

▲胡敏(左)宋丁(中)韩永辉(右)

深圳都市圈含金量提升,建设提质加速

记者:此次《指引》划定的深圳都市圈的范围,相比在广东“十四五”规划中范围有所缩小。为什么由此变化?都市圈范围的缩小意味着什么?

胡敏:大力发展都市圈目前正在成为国内区域发展的一个热点,这是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要求的切实之举。《指引》对深圳都市圈在空间规划上作出适当调整,所涉地域范围有所缩小,我以为,这恰恰是广东省能够综合考虑深圳都市圈要素集中度、资源承载力、环境适配度、空间舒适度等重要指标做出的正确选择。在新一轮都市圈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上适当缩小战线,有益于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核心功能,强化辐射带动效应,着眼长远生态环境效益。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都市圈将更加充分展示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先进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同时又是宜居宜创宜贸之地的中心大都市功能。

宋丁:首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已经明确回复,《指引》是为了指出深圳都市圈内需要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并非重新划定,更多是从空间联系的角度出发,提醒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更加注重协调邻近区域资源。深圳都市圈范围并不是缩小,而是在原定的范围上,基于目前实际情况对重点片区进行规划。重点片区涉及到人口、土地、生态环境等经济要素的整合,需要在更小的范围内才更有利于资源调动。所以《指引》对深圳都市圈的重点区域做了一些边界的界定。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都市圈的重点就是目前《指引》所规划的区域,此次没有纳进范围里的区域将被边缘化,所以可以说这个深圳都市圈的含金量更大了。在这个以深圳为引领的都市圈内,内部城际的互动,由于空间范围的缩小将更为密切,经济要素之间往来更加频繁,深圳都市圈的建设也将提质加速。

韩永辉:此次范围缩小是为了强调进行重点协调的城市区域,也使得深圳都市圈范围的调整更加符合空间和时间上对都市圈的定义。这样的调整不仅意味着对深圳都市圈战略定位的明确,而且意味着要集中资源发展深莞惠地区。一是,突出深圳都市圈的战略定位,推动深圳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保留的城市的产业基础与深圳相似度更高,协同建立科技创新园区具有更强优势,能够极大促进深圳发展。二是,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深莞惠,不寻求面积“扩容”,提升都市圈发展“含金量”,力求促进都市圈内部各地资源高效整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深莞优势互补,同城一体化发展提速

记者:根据《指引》,从词频统计来看,东莞的“出镜率”颇高,全文提及东莞24次,某种程度上凸显东莞在都市圈建设中的重要性。深圳都市圈的建设为什么需要东莞?东莞又为什么需要深圳都市圈?

胡敏:东莞纳入深圳都市圈,不仅因为东莞与深圳具有天然的历史文脉相承,而且东莞在地理位置上交通发达,对深圳是承北向南,为深圳都市圈打开了向西北区域扩展的通道,又在于东莞是广佛都市圈直接相连的中间通道,独特的交通位势极为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东莞已具有很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深圳都市圈构建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提供了丰厚的支撑,一定意义上说,东莞就是深圳高端制造的“后花园”,是深圳创新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试验地、承载地、转化地,是深圳都市圈的产业集聚中心。东莞因为深圳的高科技创新引领、高标准市场经济辐射、高开放标准的带动,东莞就可以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强劲的新竞争优势和快速的新发展优势,东莞融入深圳经济圈,为自身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空间。

宋丁:深圳作为一个科创型的城市,它的经济活力、市场化程度都十分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又明显差异于东莞,与东莞形成十分契合又互补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把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是非常好的机制和体制的设计。过去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的发展和深圳的发展始终是一个脉络,形成了范围广、纵深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发展路径和脉络上相似,但同时又形成产业的差异化。东莞强制造,深圳逐渐形成全国的科创高地、研发创新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深圳的科技资源、研发实力不断向东莞渗透,深圳带动了东莞的产业升级,而东莞优良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基础,为深圳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试验田。未来都市圈的建设,将继续巩固和扩大它们的产业差异化优势和互补优势,两个城市之间的咬合性、融合性更强,互利互惠推进两个城市的发展和实现深莞同城化。

韩永辉:东莞为深圳都市圈提供了发展空间和产业协作能力。一方面,东莞为深圳都市圈拓展要素配置空间,为深圳发展提供了承接平台。另一方面,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基地,完备的产业制造基础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可有力地承接深圳企业的外溢需求。而深圳都市圈将为东莞提供三大补短板动力。一是,助力吸引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的流入,促使东莞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硬核科创”产业模式升级,加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二是助力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未来东莞将与深圳联合加快补齐深边界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推动边界地区的发展。东莞将在临深交界地区谋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推进与深圳公共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全面对接,促进生活同城化。三是助力构建多中心现代服务体系,作为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东莞将在建设深圳都市圈机遇下,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服务中心的合作,形成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通过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布局促进价值链整体跃升。

破除行政边界壁垒,分工协作加快产业协同

记者:深圳都市圈将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设,对于东莞,尤其是东莞环深经济带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东莞该如何把握机遇,加快融入都市圈与深圳协同发展?

胡敏:按照《指引》,深圳都市圈将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这个功能定位非常重要,核心引领在深圳,但东莞、惠州仍然在这个都市圈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副中心支撑作用,既为深圳纾解发展空间之困提供有力支持,又能担负起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作用,切实做到资源要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发挥环深经济带在资源供给、市场扩张、对外辐射、贸易交往的有效作用,这本身就是对东莞、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东莞、惠州就当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深圳创新辐射,在产业布局上坚实确立正确的分工定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产业协同上坚持高端制造优先、高端服务齐全、高端人才跟进等策略,为深圳都市圈各方面深度融合做好充分准备。

宋丁:尽管东莞已经纳入了深圳都市圈的架构,深圳和东莞在经济、文化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是两个城市。客观地说,站在都市圈的角度,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互动深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不管如何强调一体化发展,两个城市之间行政的边界性依然存在,并且对于融合发展的阻隔性非常强,我们叫作行政藩篱。所以我觉得东莞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的建设,首要解决的是利用都市圈的机制去抗衡城市行政管理树立的边界,打破边界,真正做到同城化、一体化。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双方寻找到一个共同发展的机制体制,实现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从社会层面到民生层面,深度互动。其次是,把这种互动以共享的方式去做制度化的推进和建设,从政策、规章制度上有所体现。第三,在制度的基础上,两地要认真地研究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优势互补问题,进一步落实在下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利用两地各自优势,通过互补推动两地产业升级、推动科技的互动,以此带动在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互动合作。

韩永辉: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设,能够为东莞环深经济提供三大机遇。一是通过交通布局的进一步精准和细化,东莞将迎来与深圳深度的新兴产业合作。通过加快推进与深圳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市际联接路及跨市公交的联通衔接,并通过松山湖科学城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选择具有潜力的区域探索与深圳共建新兴产业聚集区,以此实现产业经济共振。二是将推动高水平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尤其是滨海湾新区,为融入深圳都市圈东莞将重点加大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区域联动等方面政策支持,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与资源集聚的城市“软环境”。

为此,东莞应当把握机遇,加快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加强产业协同合作的顶层设计。目前两地产业协同合作处于相对粗放状态,建议以对接“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莞深研究制定产业协同合作框架,从进一步深化莞深产业协同合作。二是积极与各大院校开展合作。东莞应整合区域高端创新资源,强化高水平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科学城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立足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特色,推广东莞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建设一批多模式的现代产业学院,全方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加强与前海平台联动,共同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头部企业总部基地,发挥滨海湾临空向海的区位优势,统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海洋经济、总部经济、科技服务、高端商务、时尚创意等高端高新产业,形成高端产业与高品质都市空间协同发展的产业组团,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东莞阳光网 深圳都市圈 专家热议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