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看!深圳都市圈最新规划出炉,这些提法和松山湖有关

来源:创新松山湖时间:2022-08-08 09:05:59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简称《指引》),提出要加强都市圈发展战略和空间格局的统筹,并进一步界定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内需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

深圳都市圈提出,将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其中,重大节点即国家现代服务业与头部企业节点(深圳会展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塘厦-平湖北/坂雪岗-大运新城)和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坪山-惠阳-大亚湾)。

随着《指引》的提出,有望进一步强化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推动东莞全域进入深圳都市圈,将加快与深惠城市一体化、同城化进程。


【资料图】

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打造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

《指引》指出,将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其中,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将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联动滨海湾新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近年来,松山湖已布局全球第四台、我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集聚一批一流的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构筑了以高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为科学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下阶段工作,松山湖提出,将立足发展优势,紧扣国家赋予的定位目标,重点围绕信息、生命、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加速构建起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加快建设一批一流大科学装置、一流大科研平台、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努力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州南沙科学城等携手构筑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

构建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交通走廊

《指引》还公布了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提出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其中,三条走廊将深圳和东莞全部打通:西部沿海走廊:深圳中心区-宝安-滨海湾;中部隧洞走廊: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中部谷地走廊:深圳中心区-龙华 -东莞东南板块,涉及滨海湾新区、松山湖科学城、塘厦、常平等。

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结构指引图

此外,《指引》中的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结构指引图显示,深圳都市圈将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局。

其中,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 6 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 11 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深圳都市圈道路交通结构指引图

目前,为全面对接“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松山湖已提出,将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规划建设一系列连接广、深的交通轨道,推动广深中轴城际、中南虎城际、佛穗莞城际等接入松山湖,同时推进链接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大道加快建设,使松山湖科学城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广州黄埔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地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提升枢纽地位及区域可达性,构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半小时出行圈。

共谋特色公共服务设施

《指引》还提出了“1+2+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体系,进而构建都市圈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其中,N个重点平台与区县公服中心,由原深圳特区外的宝安、光明、龙岗、大运等城市重点平台,东莞滨海湾、松山湖、东南板块和惠州惠阳、大亚湾、仲恺构成,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人口集聚最为集中地区,也是目前深圳都市圈公共服务体系短板最明显地区。规划重点建设培育共建共享的 N 个公共服务中心,扭转当前相对错配的梯度格局。

为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公服短板,《指引》提出了相关的共建共享策略,其中,在海洋会展城-滨海湾新区和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地区,深圳、东莞均已各自谋划市级服务核心,可借助茅洲河生态廊道、中部隧洞走廊建设、黄江城市更新等契机,共同谋划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强强联合。

松山湖也提出,将进一步大力推动与光明科学城的机制要素“软联通”,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在区域规划、开发合作、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园区共建等重点方面开展沟通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 东莞阳光网 深圳都市圈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