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国家级科学城之间,一座产业重镇正在快速崛起。
随着深莞两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身处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之间的黄江镇,跃上“双科学城”中轴线新“C位”,迎来了新一轮腾飞发展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黄江除全方位融入深圳、主动对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外,更加注重优化产业配套、丰富城市功能,以对标对表深圳的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吹响“弯道超车”的冲锋号角。2021年黄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0.2%,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迈过关键一程,更大的发展格局正在打开。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在深莞区域交汇叠加,黄江镇已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是黄江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五年。为抢抓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黄江重新锚定坐标,通过借力“双科学城”建设,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力争用五年时间推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
树立三大目标
奋力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黄江重新锚定发展坐标,牢固树立建成“国家南方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区”“深圳都市圈的高品质活力新城”以及“山水城共融共生的公园城市”三大目标,奋力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黄牛埔水库碧道湿地公园段
为积极顺应新发展格局,黄江将更加主动融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大局,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链长制”,聚焦电子信息、智能设备、新能源、5G四大主导产业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大力实施“上市”“上规”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建成一批智能车间、未来工厂。
为加快将自身打造成深圳都市圈创新支撑中心,黄江将全方位对标光明、松山湖两座科学城,强力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计划投资超10亿元重点推进田美北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智创中心等,以及星光村临深连片1200亩“工改工”项目。同时,进一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行“产业带+海外仓”跨境电商模式,支持贸易企业以“品质高档化、价格大众化”的品牌路线撬开国内外新市场。
黄江北站
为建成“山水城共融共生的公园城市”,黄江将切实围绕“一核三圈层”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双城双核,一轴一链”的城市结构,构建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目前,黄江正加快铺开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轨道地铁1号线建设及多个站点“串珠成链”进程,力争在3年内建成黄江北、黄牛埔、黄江中心站3个轨道站点。此外,预计总投入35亿元打造“三纵五横”的交通路网体系,其中投入17亿元打通第二条对接深圳的新城大道,升级改造公常路、芙蓉路,协调建设清龙路、松黄路,全面打通镇内12条断头路。
同时,实施“秀美河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近水”“亲水”的生态步道,再投入近2000万元提升板湖水域环境,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黄牛埔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区建设项目,打造更多高质量滨水空间景观。
对标对表深圳
打造莞深产业协同发展模范节点
东莞明确要求南部9镇要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为此,黄江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双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加快释放产业聚集辐射效应。
近年来,黄江除全方位融入深圳、主动对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外,更加注重优化产业配套、丰富城市功能,以对标对表深圳的战略布局推动黄江高质量发展。在融深方面,黄江一方面充分发挥在产业空间资源等方面优势,先后引进近百家深圳企业落户或投资,推动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和天集产城集团联合招商办公室揭牌;另一方面做好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准备,目前已盘活裕元等工业园区闲置用地,用于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同时收储临深片区约2000余亩土地,用于承接引进深圳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打造莞深产业协同发展模范节点。
蝴蝶地水库碧道
在新赶考路上,黄江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依托“双科学城+源头创新”模式,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强链工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其中重点是锁定深圳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深莞科技成果合作转化区。
黄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内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各类不确定性因素交织。面对新挑战,黄江的招商理念将在继续坚持“宁缺毋滥”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招商选资门槛,坚决抵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大力引起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企业。同时采用“先稳后扩”的招商战略,先稳定镇内规上企业,运用规上企业数据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增资扩产,再逐步扩大招商范围,针对性收集符合镇内电子产业发展布局的企业。
布局产城融合
呈现更多高质量城市景观
当前东莞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积极推动南部各镇加快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新社区。在莞深交界处,黄江镇正加速形成多个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的产业园区,促进产城融合。
磁海产业园封顶
其中备受瞩目的项目包括总投资超500亿元的莞深科创新城·黄江大冚项目,以及投资超300亿元的长龙产城融合生态科技城项目。前者依托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的原始创新优势,计划打造成产城融合的科创产业聚集高地,涵盖产业、居住、教育、商业及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后者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研发办公、生产服务为辅,汇集人才社区、生态休闲等多项服务功能。
莞深科创新城·黄江大冚项目效果图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产业和人才,接下来黄江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更加优化城乡布局,加快新中心区建设,深入打造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充分整合停车资源,新增停车位3000个,两年内完成一村一停车场建设目标。此外,投入超4000万元建设黄牛埔森林公园美术馆及文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门户节点改造、“四化”工程,建成新一批口袋公园和街头小景等城市绿化景观,让“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初步显现。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高标准对标对表深圳、浙江杭州等城市,谋划黄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建设黄江镇体育公园,在今年内建成影剧院、美术馆、艺术馆、新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谋划艺术节、体育节等多样化主题活动,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龙见田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遗址”红色资源的“旅游化”传承利用,建设开发系列具有黄江特色的古村落文旅项目;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黄江版“深圳大芬村”。
保障改善民生,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以“跨域通办”改革为突破口,探索跨市通办、跨省通办模式,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办理。统筹运用社会救助资源,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增设“爱心微巴”帮助特殊群体便利出行。力争年内启动新中心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星河中学公办初中建设,启动新社卫中心大楼建设,完成黄江医院品质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