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东莞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结构从分散到成网

来源:东莞规划院时间:2022-11-29 09:47:29

东莞市中心城区由南城、东城、莞城、万江、高埗和石碣六个镇街组成,总面积292.2平方公里,拥有优良的自然山水生态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公共空间类型丰富,包括公共绿地、市政广场、临山绿道、滨水岸线、街道集市、服务设施等。

2019年3月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 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成立,是负责统筹推进“一心两轴三片区”整体建设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和组织主体,对东莞市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建设和品质提升是指挥部的核心工作之一。三年以来,在指挥部的带领下,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无论在功能复合、开放程度、文化品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通过对中心城区建设在公共空间提升的案例分析,展示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通过多环节把控、全链条把关,推动公共空间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运维的实践。


(资料图)

空间结构从分散到成网

案例1、临山绿道建设

东莞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线性廊道的建设实践之一是黄旗南麓香遇走廊(一共三期),串联黄旗山城市公园、东城体育公园、儿童公园、横岭村、网球中心、中央绿轴等多个公共空间节点。香遇走廊沿线布置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咖啡车、帐篷群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多元化的活动需求。

黄旗南麓香遇走廊串联系列公共空间(概念方案)

黄旗南麓香遇走廊

黄旗南麓香遇走廊草地音乐节

案例2、滨水岸线建设

东莞不仅有大量的绿色资源,蓝色资源也十分丰富。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是以东莞水道为依托的主城区滨水空间,全长约17公里(一共三期),以打造区域文化及休闲中心为定位,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滨水活动空间。岸线串联东莞可园、莞城骑楼街、莞城粮仓、鳒鱼洲、工农8号、滨江体育公园、金鳌洲塔等多个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将水与城市相连,形成唤醒城市记忆的文化活力纽带。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

案例3、立体步行系统

“东莞大道-鸿福路路口”是东莞中心城区最核心的地段之一,也是人流最密集、人车冲突最大的区域。为给市民提供一个更加便利、安全、优质的出行环境,提升中心城区活力,指挥部谋划了4座立体慢行桥,以“中心城环、智享绿链”的理念打造贯通重要公共空间的立体慢行系统。目前,中心城区立体慢行系统3A号桥已建设完成,2号桥也已开工建设。

3A慢行桥

在立体步行系统的实践中,除中心城区立体慢行系统外,为贯通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及串联重点节点,优化慢行体验,规划有八座跨河慢行桥。迎宾慢行桥南连滨江体育公园,北接龙舟竞渡主题公园,是跨东莞水道联系滨江两岸的景观慢行桥梁。

案例4、城市干路慢行空间提升

东莞大道是城市主动脉,串联轨道2号线旗峰公园站、鸿福路站的区域,沿线分布着众多公共空间,是目前东莞市民通勤出行与休闲娱乐最聚拢的地段之一。为更好地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对以东莞大道为主线的公共慢行空间进行品质提升改造,具体做法为针对慢行空间进行“断面空间、过街节点、地面铺装、家具标识”四大板块的改善提升。改造不仅局限在东莞大道的主道上,同时也向内往周边街区延伸,根据道路和街区本身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差异化处理。以东莞大道来说,根据东莞大道周边的用地功能,将东莞大道划分为中心商务段和山水城市段,中心商务段优化停车空间,打造激发街道活力的建筑前区停车模块、地铁与公交的无风雨换乘模块;山水城市段因地制宜的打造与自然登山径相耦合的街道临山模块。

东莞大道改造后

东莞大道改造同时向内往周边街区延伸

东莞大道慢行步道

经过三年的规划建设,东莞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和社会公众高度认可,未来三年,在中心城区“双轴绿链”战略带动下,指挥部将继续推进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作,通过“双轴绿链”串联重要山水资源和文化空间,完善公共空间体系,推动中心城区的空间品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东莞阳光网 公共空间 品质提升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