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资讯:产业、交通、空间“三轮驱动”,横沥区域价值加速蝶变

来源:文明横沥时间:2022-09-26 09:50:26

清晨从东部快速横沥出口驶出,数五分钟便到达稻香饮食文化中心,一家老小体验“粤式早茶”,感受一下“食在横沥”的快乐;


(资料图)

夜幕下的东引运河波光粼粼,两岸灯光闪耀。河面倒映着“彩虹卧波”的美丽画面,令往来散步的行人如痴如醉,驻足停留。横沥“一河两岸”的夜,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松山湖功能区“1+9”统筹发展“一锤定音”,横沥早已积极布局,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承接松山湖产业和人口外溢……

如今,人们选择一座城市,不再只看地区的经济发展(GDP),交通是否便利、商业是否繁华、消费服务是否丰富、生态环境是否宜人、居住条件是否舒适等都已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影响着人们用“脚”为城市投票的路径选择。近年来,横沥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打开城市格局、凸显区位优势,以人为核心锻造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由表及里不断刷新“牛镇”颜值与内涵,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区域价值凸显

社会资本加快布局重点产业和领域

站在田坑村兴业路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酷弦电声⽣产基地项⽬的几栋建筑雏形开始显现。走近一看,只见高高的塔吊有序运作,工人们正在忙碌施工。“本月初全部建筑主体已经封顶,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横沥镇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吴伟康介绍说,该项目主要以生产智能电声穿戴设备,总投资3亿元,预计明年9月份投产后年产值8亿元,年税收约2400万元。

酷弦电声生产基地项目向北约3公里,育才路周边居住氛围浓厚。在横沥碧桂园左侧,保利和悦滨江项目同样在加紧施工。该项目今年6月正式动工,总投资18亿元,占地⾯积58.22亩,将打造优质宜居的高端滨水社区。

突出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横沥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好看,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镇成功实现逆袭。而随着松山湖科学城扩容进阶,横沥成为松山湖功能区“1+9”统筹联动发展的关键性区域,将为松山湖提供配套设施服务。

对于横沥而言,无论是城市品质、城市样貌,还是土地集约化使用,都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不少专家预测,横沥很有可能成为功能区统筹联动协调发展的样板。

可以说,在一点点地积累和蜕变中,横沥的区域价值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房地产正加快落子布局,横沥楼市被迅速点燃。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早期横沥碧桂园、御河湾花园、盛和雅颂花园、御江一号等新式楼盘。近年也陆续建起了碧桂园松湖明珠、招商雍景湾、保利和悦滨江等高端楼盘小区。

以广阔的视角来观察,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等重大机遇,横沥在城市建设方面提出要扩展城市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出打造东莞宜居宜业宜游综合性价比最佳的区域。

显然,这个最佳区域的核心支撑,正在加速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三河六岸”城市发展格局。未来,横沥将突出滨河亲水特色,实施碧道升级、景观提升等工程,高标准打造“十里滨水廊道”,加快沿东引河扩展中心区,打造滨水的景观新地标、产城新载体、宜居新社区,营造水在城央、城在河畔、蓝绿交融的新城气象。

伴随着越来越多资本、项目“抢滩”进驻横沥,横沥有望快速补强城市发展的短板,为产业园区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由此,横沥也将成为松山湖功能区又一“增长极”,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先拔头筹”。

精耕品质交通

“外联内畅”大交通建设蹄疾步稳

2017年,从莞高速东莞段正式开通,东部快速路站设在了水边村,同年长66米、双向四车道的长巷桥通车;2018年,生态园25号连接桥建成通车;“十三五”期间,推动兴业路、金龙路、黄塘路等道路升级,累计整治拥堵节点20个、优化交通治理设施47个、新增路外停车位3900多个……

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一次次提速奋进的背后,是横沥全面提升交通品质交出的一份“靓丽答卷”。多年来,横沥积极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交通公路体系,交通路网建设蹄疾步稳,持续优化出行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展现了横沥交通运输的“强劲引擎”。

高速公路,是经济的动脉,是发展的命脉。2017年1月12日,从莞高速东莞段正式开通,自此,横沥结束没有高速公路直通的历史。从莞高速横沥段全长约4.28公里,途经水边、村头、长巷村,其中水边村设置东部快速路站,村头村建设了服务区。从莞高速开通后,这对于欠发达村水边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也让横沥区域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从莞高速的开通不仅改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也会减轻货车运货成本。”在横沥从事货运行业的司机刘冬林表示,他经常跑广州、深圳等地方,自从莞高速东莞段通车后,送货路线有了更多选择,油费减少、时间缩短、成本降低都有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途经横沥的莞番高速三期工程有序建设中,路线全长18.1公里,将于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横沥将加速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生态园25号连接桥是生态园及横沥西城工业区的主要通道,该桥于2018年6月建成通车,全长105米,道路宽20米,由13.8米箱涵及连接道路组成,为市民往返横沥镇与生态园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长巷桥原来是一条仅8米宽的小桥,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民不得不绕道通行。2015年,横沥对其进行拆旧建新。2017年1月,重建后的长巷桥通车,双向四车道,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拉近了长巷与镇中心区的距离。“现在我去镇中心上班不用再绕远路,真的很方便。”家住长巷村的香伟根说。

如今,从空中俯瞰横沥大地,纵横交错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四通八达,车流如织,拥有无限发展机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澎湃动力,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多“幸福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未来数年的品质交通攻坚行动中,横沥将全力打造内外畅通之城,配合省、市建设番莞高速、环莞快速,形成环绕横沥的“两高两快”系统。努力改善与松山湖和相邻各镇的交通联络,升级育才路等重要连接道路。启动实施南环桥、水边桥等“咽喉要道”的扩宽工程,加快实施195县道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停车位建设和停车秩序管理。

突破土地困局

以城市更新再造城市“生命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横沥大力发展工业,镇村工业园兴起,培育了体系完整的模具产业链条,孵化出领益智造、银宝山新等龙头企业,“模具重镇”响彻海内外。

然而,率先发展,也率先面临“天花板”。创造横沥经济辉煌,扮演了制造业摇篮角色的镇村工业园,逐渐成为发展桎梏,不仅挤占了大量空间,还成为“小散乱弱”的代名词。据统计,40多年来,横沥超过65%的土地被高强度开发,远超东莞48%的平均水平。而全镇工业园聚集了过万家中小微型企业,但贡献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却不尽如人意。

与此对应的是横沥高质量发展亟须满足的空间诉求。如何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成为横沥下一轮大发展的“必答题”。

“‘工改工’是摆在横沥面前的不二选择。”实际上,横沥的现状问题并不是个例。东莞城市更新工作已开展已有10年之久,但前期市场对“工改工”的动力不足,镇街推动镇村工业园改造远比想象的艰难,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能无法出清,高端产业无法布局甚至“一亩难求”的尴尬。

横沥加快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成立了拓空间总指挥部,谋定盘活老旧低效工业园区、统筹连片改造主方向,力求实现加快构建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横沥第二工业区内,数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擎洲智慧零碳工场。从前这里是破烂不堪的老旧厂房,经“工改工”后,容积率从原来的1.3提升到2.5,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5亿元,年产值预计达6亿元,引入100个光电创新型“科创+文创”项目。

擎洲智慧零碳工场的“前世今生”,正是横沥打响“工改工”攻坚战的缩影,折射出各方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破”与“立”的转型抉择。其背后也反映出横沥以改革创新作为先手棋,不断打破机制藩篱的生动实践。

“工改工”不光是腾挪发展空间,还将重塑产业新格局,更有效推动各领域迈向新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横沥引导土地要素向实体经济、先进生产力集聚,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为东莞破解低效用地问题蹚出新路。

今年,横沥列出了详细的“计划表”:继续发力土地收储整备和升级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打造1768亩“横沥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园”,统筹梳理用地面积约5882亩的46个项目,力争年内拆除平整350亩,为各类企业落地、做大做强提供高品质产业空间,全力扶持重点产业及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城市进入存量提升阶段,城市更新改造成主战场。当前,横沥城市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跃升、全面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接下来,随着空间拓展持续推进,将为这座未来之城构筑一批面向未来的“产业社区”“创新社区”。

看着西环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沙盘,村民吴晓斌感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该项目总投资85亿元,改造后将贡献生态修复绿地约9万平方米,并配建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成为生态宜居宜商的区域性综合标杆,重塑横沥镇门户形象;

横沥村中山西路旧围更新项目拟改造370亩,计划投资50亿元,改造完成后将成为集历史文化、品质居住和优质教育于一体的完整社区……

更大的变化还在未来。横沥的城市颜值、气质、品质将到达新高度,现代化城区形态和功能格局进一步呈现,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关键词: 东莞阳光网 城市品质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